诗影相随-2019年第4期作品
发布人:校工会、教职工诗词协会  发布时间:2019-03-26   浏览次数:187

黄河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经过蒙古高原、阿拉善山(贺兰山)、穆纳山(阴山)等地,形成了巨大的鹰嘴状区域,蒙古人称之为穆纳火失温,意思是漠南山嘴儿,这就是鄂尔多斯高原。这一区域的地理名称在蒙语中叫做宝日陶亥,即河套。该地名称几经更迭,河南地、新秦中、察罕脑儿、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都曾是其称谓。

历史上,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于1205年~1227年六次进兵西夏。1226年~1227年,成吉思汗亲自统兵10万分东西两路进攻西夏,成吉思汗所统东路军由漠北攻入,逾过姆纳山(乌拉山),进入河套(鄂尔多斯)中部,又西折驻牧于西鄂尔多斯,进逼西夏都城中兴府(西夏兴庆府后改名为中兴府)。在这次战役中,蒙古军队之一部攻占夏州地区,取道盐州,向西推进,夏州失陷后,东、西两路军便形成了对西夏中兴府的两线夹击。1227年,蒙古军队进占中兴府,灭亡西夏。至此,鄂尔多斯地区为蒙古占据,直至元明清时期,蒙古族一直是鄂尔多斯的主体民族,此时已经奠定了厚实的历史基础。

据《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记载,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路经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看到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赞叹这里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1227年成吉思汗驾崩后,灵车回大漠路过这里时,突然车轮陷入泥里,深达车轴而不得出,这时,护送者想起了成吉思汗的赞美语,将毡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袜子安葬在这里,营造了八白室,也即现在的成吉思汗陵。

自古以来,诸多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熠熠生辉。十三世纪始,这里逐渐成为守护成吉思汗宫廷的鄂尔多斯部的故乡,成吉思汗八白宫开始在这里被供奉和祭祀。鄂尔多斯蒙古人,世代传承着对圣主成吉思汗的祭祀,忠诚地继承和保留着蒙古王朝最高祭祀文化、蒙古汗国原始宫廷文化及传统草原游牧文化的精髓,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它既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也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交融,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无论是其祭祀文化、宫廷文化的特征,还是游牧文化的特性都是紧密联系、无法割裂的。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过去鄂尔多斯蒙古族一直十分重视对它的传承与保护,现在,鄂尔多斯地区仍在积极探索其未来的传承与保护之路。今天的鄂尔多斯,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天然宝库,也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活态演绎舞台。

本期“题影”拍摄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火车站站前广场。画面中是以成吉思汗大军征战为主题的一组雕塑。

  

                《大漠怆歌》

        杨海军

刺鳄挥戈云欲裂,飞蹄踏漠卷烟尘。

雕翎掠过鹰魂驻,拓土开疆掩殁痕。

自古长调悲怨曲,今朝簇舞乐华辰。

英雄祭洒苍天血,慨当以慷泣众神。

  

《清平乐·怀古》

赵海琳

长天大漠。草长西风阔。策马弯弓疆土拓。耀青史,留城廓。

辽原日落云闲。鄂城边塞今安。唯念悍兵行远,更期猛士荣还!